讲解数据意义
对比深松深度
介绍装置
查看智慧平台数据
秋收结束,紧接着就是深耕、深松、秸杆还田等农机作业。11月12日,阳泉市郊区示范县项目智慧农机培训现场会在荫营镇山头村举行。来自郊区的农机手、农机合作社负责人、农机大户、乡镇农机人员等40余人,通过理论培训、实地展示等方式,进一步了解了智慧农机的意义,并解决了深松机械化作业补贴中遇到的实际困难与问题。
2018年,郊区开始实施智慧农机信息平台的建设,配备了硬件设施。今年,郊区注重软件的配备与推广。智慧农机平台配合手机APP建设完成后,可以实时进行作业面积、作业位置、质量监控、安全监管等动态信息查询,不仅农机管理部门的监管工作更加便捷,农机手也可获取数据,及时了解作业情况、进行精准统计等。
“去年,郊区在大中型农机具上安装智慧农机平台终端设备13套,今年继续推进安装工作。预计到年底,安装数量达到20套,实现与省级智慧农机管理平台的对接。”郊区农机中心主任王彩云介绍。去年,部分农机手因监控系统操作不当,影响了补贴政策的享受。召开现场会,就是让他们熟悉终端设备的操作,更好地普及智慧农机平台,进一步确保土地深松机械化作业补贴项目的顺利进行。
智慧农机信息平台的技术人员借助视频手段,图文并茂地为大家讲授了深松的意义及机具的维护保养、智慧农机平台的原理及用途、软件的监控及使用、手机APP的使用等内容。之后,大家走进荫营镇山头村的地头,实地查看了耕作展示,进行了测量数据与平台数据的对照,真切感受智慧农机信息平台的精准性与实时性。
山头村的永亮农机合作社,去年安装终端设备1套。今年,合作社引进一台深松整地联合作业机,及时安装了终端设备。合作社负责人王永亮驾驶新农机,现场进行了深松耕作。农机在地里作业几分钟后,平台显示的深松面积数据由最初的3.16亩更新为3.42亩,显示综合达标率100%。其间,大家对深松后的土壤深度进行粗略测量,抛去浮土深度约32厘米,此时平台显示平均深度的数据为32.2厘米,数字非常接近。农机大户杨贵军看了数据对比后,感叹智慧农机平台的神奇,也准备安装一套终端设备。他说:“每年我深松作业几百亩耕地,但不知道干得好不好。现在有了数据、有了标准,干活更明白了,操作也会更规范。”
“以前,监测人员需要拿尺子量、用笔记,最后估算作业面积。作业是否标准,还需进行抽查。”市农机中心管理科科长杨存栋介绍说,现在通过智慧农机平台,便可获得一系列准确的数据,代替了人工的质检。尤其是深松亩数的科学测量、实时监测深度和面积等,避免了农户、农机手的一些麻烦。今后,智慧农机平台还需进一步完善,通过采集收割管理、播种管理、秸秆还田、农机维修等信息,实现农机的智能化管理,推动农业的现代化。
|